颈椎管狭窄
概述
颈椎管的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小于12毫米,就称为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导致四肢麻木,走路无力等症状就称之为颈椎管狭窄症。Arnold等于1976年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颈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颈4~6节段最多见,发病缓慢。
病因
根据病因颈椎管狭窄症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1.先天性
又可以分为先天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和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颈椎管狭窄。
2.后天获得性的分为医源性和获得性
①医源性颈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医生做手术不正确导致的。②后纵韧带的骨化和增生、黄韧带的骨化和增生。③颈椎间盘突出。④骨赘的形成是获得性颈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运动障碍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锥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大小便障碍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4.体征
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肛门反射常存在,腱反射多明显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单侧或双侧阳性,这是颈6以上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下肢肌肉痉挛侧可出现Babinski征阳性,髌、踝阵挛阳性。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出现较早、且范围较广泛,尤其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因病变基础为多节段之故,因而颈脊髓一旦受累,往往为多节段。
检查
1.X线摄片
在标准侧位片行椎管矢状径测量是确立诊断的准确而简便的方法。用比率法表示更为准确,因椎管与椎体的正中矢状面在同一解剖平面,其放大率相同,可排除放大率的影响。正常椎管/椎体比率为1∶1,当比率小于0.82∶1时提示椎管狭窄,当比率小于0.75∶1时可确诊,此时可出现下关节突背侧皮质缘接近棘突基底线的情况。
2.CT
通过CT检查能够了解患者颈椎管狭窄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骨性椎管,但对软性椎管显示欠佳。
3.磁共振
通过磁共振可以了解颈椎管狭窄对脊髓造成的影响大小,MRI可准确显示颈椎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并能纵向直接显示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压情况,尤其当椎管严重狭窄致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时,能清楚显示梗阻病变头、尾侧的位置。
4.肌电图检查
了解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否与颈椎管狭窄症一致。
5.体格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判断患者颈椎管狭窄症属于哪一类,并且了解它的发病部位。
诊断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询问患者病史,以此来确定是否属于颈椎管狭窄;再次,通过体格检查,查看患者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X线片、CT、磁共振、肌电图等检查进行进一步的病情明确,除此之外,颈椎管狭窄症还需要与脊髓空洞、脊髓肿瘤、先天性颅底凹陷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分为以下两类:
1.保守治疗
单纯的颈椎管狭窄,没有引起症状,就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痊愈,首先服用消炎镇痛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其次通过颈部的制动来减缓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增生的速度,再次通过康复科的理疗,比如牵引来达到治愈的效果;
2.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症状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尽早手术,通过前路和后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把椎管扩大,从而使得患者痊愈。
预防
颈椎管狭窄症目前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但是应尽量避免颈部的剧烈运动,出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另外,对于家族遗传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准备生育前和怀孕期间都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