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坏死
概述
腕舟骨坏死,又称Preiser’s病,病因不明,发生率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腕关节疼痛、乏力、肿胀、活动受限等。
病因
目前腕舟骨坏死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慢性重复损伤,不明原因的血液循环障碍,某些胶原性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特发性疾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
腕舟骨坏死发病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多表现为腕部桡侧轻微疼痛,不适,随着病变发展,可以出现腕部疼痛,以桡侧为重,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时更为明显。
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腕背部肿胀,鼻烟窝处为主,腕关节向各个方向的活动都可能受到限制,其中以背伸最为明显。
检查
1.体格检查
早期一般无明显体征,随病变进展,可见腕关节肿胀,以鼻烟窝肿胀出现最早最为明显,局部压痛。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桡偏活动受限尤为明显。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早期没有特殊表现,后期X线片可见舟骨密度增高、软骨下囊性变,舟骨碎裂、骨折,形态不规则,甚至变形,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硬化,骨赘形成等,后期可出现周围骨质广泛骨质疏松,腕骨进行性塌陷等表现。
(2)CT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腕舟骨的形态,以及与周围骨骼及关节的关系,可以观察到骨坏死改变的细节。
(3)MRI
MRI检查可以判断腕舟骨血液供应有无异常,早期即可出现舟骨水肿及缺血改变,发现骨坏死。增强磁共振检查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腕舟骨处有异常浓聚。
诊断
根据主要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诊断。
1.患侧腕部疼痛、乏力、肿胀,按压鼻烟窝处感觉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
2.影像学检查可见腕部舟骨骨密度增高,晚期还可发现腕舟骨形态异常,有不规则碎裂,并伴有骨小梁结构消失。
治疗
1.保守治疗
(1)制动治疗
对于早期的腕舟骨坏死,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包括制动、减少腕关节活动及负重,采用管型石膏或腕关节支具,固定患侧手腕3~4个月。
(2)药物治疗
疼痛的患者,可以通常需要使用抗炎镇痛药缓解疼痛,常用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理疗
可用热敷等理疗,改善疼痛、肿胀等症状。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舟骨坏死的手术包括:
(1)血液循环重建手术,如血管束植入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手术或游离骨瓣移植手术;
(2)切除手术,包括坏死骨切除,局部关节融合、腕关节融合或近排腕骨切除术;
(3)假体置换手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病变程度,以及患者的职业要求进行选择。舟骨坏死早期,尚未出现舟骨的塌陷碎裂,多选择血液循环重建手术。病变进展到晚期,舟骨无法保留,则需要选择切除重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