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创伤后骨髓炎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 预防

概述

创伤后骨髓炎主要指因火器伤、开放性骨折或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对骨折断端或显露处的直接污染、感染而造成的骨髓炎。其特点是感染主要局限于骨折处,附近软组织亦同时呈现急性化脓性炎症。骨骼一旦污染及其后发展形成的感染,大多为慢性过程。受感染的骨端因无骨膜及血供而易坏死,由于皮肤缺损及肢体肿胀,软组织可能难以遮敷而致使骨外露,以致加重坏死进程。

病因

创伤后骨髓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感染,其次为骨折切开复位或其他骨关节手术后出现感染。可为急性或慢性,病变均在骨折端附近。另一种原因为骨折附近的皮肤、肌肉坏死感染,使失去血供的骨折段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坏死,病程转入慢性,往往还伴有感染性骨不连或骨缺损。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表现为骨折后或骨骼手术后突然出现高热等急性炎症期所常有的全身症状,同时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凹陷性水肿及压痛等局部症状。创口或骨表面可有脓液溢出或分泌物明显增多。

2.慢性期

主要表现为伤口不能闭合,可遗留窦道或有骨外露,创口分泌物较多。因在骨端表面感染,故形成无骨痂包围的死腔。

检查

急性期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益于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及影像表现,能够明确诊断。

治疗

1.急性期

(1)开窗引流 急性期立即敞开创口引流,以免脓液进入骨髓腔内。

(2)足量广谱抗生素应用 全身性使用抗生素,并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调整用药。

(3)肢体固定、换药 管型石膏固定,开洞换药;或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以便换药。经过处理后疾病便转入慢性阶段。

2.慢性期

(1)死骨死腔窦道等病灶清除,完成软组织覆盖。

(2)针对骨不连或骨缺损可采取Ilizarov技术。

预防

早期及时、彻底进行清创,如发现感染宜充分引流,可减少演变成慢性骨髓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