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月骨坏死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概述

月骨坏死,又称月骨缺血性坏死、月骨无菌性坏死、Kienbock病,是一种慢性骨坏死性疾病,为月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主要症状为腕部疼痛、肿胀、无力,腕关节活动受限等。多发于20~40岁人群,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病因

月骨坏死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是月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可能与月骨反复微小创伤或月骨骨折脱位,尺骨负向变异导致月骨压力增大、使用激素或特发性原因等有关。

临床表现

月骨坏死发病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多表现为腕部轻微疼痛、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随着病变发展,可以出现腕部疼痛加重,以腕背侧中央部分为主,疼痛在腕关节背伸时更为明显,腕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减少等。

检查

1.体格检查

腕关节肿胀,以中央部分为主,局限性压痛,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握力减弱,第三掌骨纵向叩击痛阳性。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X线片早期没有特殊表现,随病变进展,可见骨密度增高、骨骼形态不规则,骨中心有囊状吸收。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现月骨塌陷、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腕关节不稳定等征象。

(2)CT

CT可用于腕关节疾病的诊断,可以显示月骨形态,以及月骨与周围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等,可以观察到骨坏死改变及关节继发改变的细节,也可用作病变分期,以指导治疗。

(3)MRI

MRI检查可以判断月骨血液供应有无异常,早期即可出现月骨水肿及缺血改变,发现骨坏死,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4)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方法,通常表现为月骨处有异常的核素浓聚。

诊断

月骨坏死诊断依靠病人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及疾病分期更为重要。

1.腕部疼痛,以腕背侧中央部分为主,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疼痛在腕关节背伸时更为明显,腕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减少等。

2.腕关节肿胀,以中央部分为主,局限性压痛,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握力减弱,第三掌骨纵向叩击痛阳性。

3.影像学检查发现月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骨坏死征象及坏死后关节塌陷及继发关节炎。

治疗

早期月骨坏死(Ⅰ期、Ⅱ期及ⅢA期)患者,治疗以减轻月骨压力,重建血液循环为目的;而晚期月骨坏死(ⅢB期和Ⅳ期)患者,除了月骨塌陷和碎裂外,还会出现月骨周围或全腕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这时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建或补救性手术治疗了。

1.保守治疗

月骨坏死早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比如使用支具进行制动,来减小月骨内压力,改善月骨供血。

2.手术治疗

不同时期的月骨坏死,手术方式也不同。主要分为:

(1)关节平衡手术,包括桡骨缩短术、头状骨缩短术等;

(2)血运重建手术:包括如血管束植入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手术或游离骨瓣移植手术;

(3)关节减压手术,包括STT融合,月骨钻孔减压等;

(4)关节重建手术,包括月骨摘除术、局限性关节融合,近排腕骨切除,假体植入术等;

(5)补救性手术,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全腕关节融合或置换术。